“学生们平安,我才安心”——记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民族中学党员教师汤冬萍
“学生们平安,我才安心”——记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民族中学党员教师汤冬萍
“学生们平安,我才安心”——记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民族中学党员教师汤冬萍6月2日21时20分,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发生4.1级地震。凤山县民族中学(zhōngxué)怀孕5个多月的(de)年轻教师汤冬萍(tāngdōngpíng),在地震发生瞬间临危不乱,冷静地组织在教室上自习的学生有序转移,不到30秒就(jiù)把学生全部安全转移到操场上,自己最后一个才离开教室。她说:“学生们(men)平安,我才安心。”
地震发生时,汤冬萍(tāngdōngpíng)正在2203班带领学生复习“道德与法治”,全力备战20天后的中考。剧烈的震动让教室瞬间陷入慌乱,学生们(men)的惊叫声此起彼伏(cǐqǐbǐfú)。
“不要慌!不要慌!”汤冬萍立即站起身,用(yòng)身体挡住(dǎngzhù)涌向门口的学生,以近乎本能的反应张开双臂维持秩序。震动稍停,她立刻按照平日演练的应急预案,指挥学生“先躲桌下,再有序撤离(chèlí)”。
当全班55名学生在她(tā)的(de)引导下安全抵达操场后,她才拖着沉重的身体,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。
这一幕被教室监控完整记录:从(cóng)震感突起到全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全校师生仅用不到30秒。而(ér)汤冬萍在(zài)监控画面中始终站在教室讲台处,目光紧紧盯着每一个学生的背影,直至确认无人滞留才转身离开。
正如校长简太敏在查看监控时感慨(gǎnkǎi):“地震把人逼至本能的恐慌,她却用专业与大爱,在无序中劈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(lǜsètōngdào)。”
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(chūlái),关键时刻站得出来,危难关头豁得出来。”作为2018年入党的共产党员,汤冬萍始终牢记入党志愿书中“随时准备(zhǔnbèi)为党和人民牺牲(xīshēng)一切”的誓言。
“疏散时手要护住后颈”“下楼梯不能并排走”,这些被学生笑称“唠叨”的细节(xìjié),她一遍遍提醒。每次学校组织地震演练,汤冬萍都严格要求学生“把(bǎ)演练当实战”,在学生心中(xīnzhōng)埋下“安全的种子”。
在(zài)(zài)她负责的班级,撤离路线、避险(bìxiǎn)动作、集合纪律等细节被反复打磨。正是这份“较真”,让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能迅速反应,全班避险撤离,这背后是汤冬萍及学校长期深耕安全教育的成果。
当被问及“身怀六甲是否害怕”时,她坦言:“当时大脑一片空白(yípiànkòngbái),唯一的(de)念头就是‘学生们平安,我才安心’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她作为党员,在危难中彰显先锋力量(lìliàng)的具体体现。她用行动(xíngdòng)证明:师德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危急时刻把学生护在身后的本能(běnnéng),是日常教学中对每个孩子的点滴关爱,是党员教师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(xīshēng)一切”的初心映照。
作为“95后(hòu)”,汤冬萍2019年从南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,放弃城市学校的邀约,来到海拔800米的凤山县民族中学。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教师(jiàoshī),很快(hěnkuài)用课堂(kètáng)里的“魔法”征服了大山里的孩子。
尽管担任5个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,她始终用(yòng)幽默风趣的课堂点燃学生兴趣。讲“诚实守信”时(shí),她搬来天平让学生称量“谎言”与“诚信”的重量;讲“生命价值”时,她带着(zhe)全班在操场(cāochǎng)用身体拼出“120”急救电话。
作为校团委书记,汤冬萍策划组织“志愿者服务”“重走长征路体验(tǐyàn)”等活动,让学生徒步5公里,在实践中感悟(gǎnwù)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”的真正内涵。2022年,她被(bèi)评为(píngwèi)“河池优秀共青团干部”。
中考前夕,她每天清晨7点(diǎn)便(biàn)守在教室门口,为学生答疑解惑;深夜仍在办公室备课、制定(zhìdìng)复习计划。同事韦虹说:“汤老师的时间表里,永远把学生排在第一位。”
近年来,汤冬萍先后获得“凤山县关心下一代优秀(yōuxiù)工作者”等荣誉,但(dàn)她始终说:“我只是做了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。”
校长简太敏说,教育是爱的(de)事业,更是责任的传承。汤冬萍老师用一次“最后离场”的抉择,一次日常坚守的践行,为(wèi)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作了最生动的诠释。学校将以她为榜样,持续(chíxù)加强师德师风建设(jiànshè),让更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。
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简太敏 冯长飘 6月30日电
6月2日21时20分,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发生4.1级地震。凤山县民族中学(zhōngxué)怀孕5个多月的(de)年轻教师汤冬萍(tāngdōngpíng),在地震发生瞬间临危不乱,冷静地组织在教室上自习的学生有序转移,不到30秒就(jiù)把学生全部安全转移到操场上,自己最后一个才离开教室。她说:“学生们(men)平安,我才安心。”
地震发生时,汤冬萍(tāngdōngpíng)正在2203班带领学生复习“道德与法治”,全力备战20天后的中考。剧烈的震动让教室瞬间陷入慌乱,学生们(men)的惊叫声此起彼伏(cǐqǐbǐfú)。
“不要慌!不要慌!”汤冬萍立即站起身,用(yòng)身体挡住(dǎngzhù)涌向门口的学生,以近乎本能的反应张开双臂维持秩序。震动稍停,她立刻按照平日演练的应急预案,指挥学生“先躲桌下,再有序撤离(chèlí)”。
当全班55名学生在她(tā)的(de)引导下安全抵达操场后,她才拖着沉重的身体,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。
这一幕被教室监控完整记录:从(cóng)震感突起到全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全校师生仅用不到30秒。而(ér)汤冬萍在(zài)监控画面中始终站在教室讲台处,目光紧紧盯着每一个学生的背影,直至确认无人滞留才转身离开。
正如校长简太敏在查看监控时感慨(gǎnkǎi):“地震把人逼至本能的恐慌,她却用专业与大爱,在无序中劈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(lǜsètōngdào)。”
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(chūlái),关键时刻站得出来,危难关头豁得出来。”作为2018年入党的共产党员,汤冬萍始终牢记入党志愿书中“随时准备(zhǔnbèi)为党和人民牺牲(xīshēng)一切”的誓言。
“疏散时手要护住后颈”“下楼梯不能并排走”,这些被学生笑称“唠叨”的细节(xìjié),她一遍遍提醒。每次学校组织地震演练,汤冬萍都严格要求学生“把(bǎ)演练当实战”,在学生心中(xīnzhōng)埋下“安全的种子”。
在(zài)(zài)她负责的班级,撤离路线、避险(bìxiǎn)动作、集合纪律等细节被反复打磨。正是这份“较真”,让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能迅速反应,全班避险撤离,这背后是汤冬萍及学校长期深耕安全教育的成果。
当被问及“身怀六甲是否害怕”时,她坦言:“当时大脑一片空白(yípiànkòngbái),唯一的(de)念头就是‘学生们平安,我才安心’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她作为党员,在危难中彰显先锋力量(lìliàng)的具体体现。她用行动(xíngdòng)证明:师德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危急时刻把学生护在身后的本能(běnnéng),是日常教学中对每个孩子的点滴关爱,是党员教师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(xīshēng)一切”的初心映照。
作为“95后(hòu)”,汤冬萍2019年从南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,放弃城市学校的邀约,来到海拔800米的凤山县民族中学。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教师(jiàoshī),很快(hěnkuài)用课堂(kètáng)里的“魔法”征服了大山里的孩子。
尽管担任5个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,她始终用(yòng)幽默风趣的课堂点燃学生兴趣。讲“诚实守信”时(shí),她搬来天平让学生称量“谎言”与“诚信”的重量;讲“生命价值”时,她带着(zhe)全班在操场(cāochǎng)用身体拼出“120”急救电话。
作为校团委书记,汤冬萍策划组织“志愿者服务”“重走长征路体验(tǐyàn)”等活动,让学生徒步5公里,在实践中感悟(gǎnwù)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”的真正内涵。2022年,她被(bèi)评为(píngwèi)“河池优秀共青团干部”。
中考前夕,她每天清晨7点(diǎn)便(biàn)守在教室门口,为学生答疑解惑;深夜仍在办公室备课、制定(zhìdìng)复习计划。同事韦虹说:“汤老师的时间表里,永远把学生排在第一位。”
近年来,汤冬萍先后获得“凤山县关心下一代优秀(yōuxiù)工作者”等荣誉,但(dàn)她始终说:“我只是做了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。”
校长简太敏说,教育是爱的(de)事业,更是责任的传承。汤冬萍老师用一次“最后离场”的抉择,一次日常坚守的践行,为(wèi)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作了最生动的诠释。学校将以她为榜样,持续(chíxù)加强师德师风建设(jiànshè),让更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。
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简太敏 冯长飘 6月30日电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